贺州物产丰富,奇珍艺品,光怪陆离。其中一些特产因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被载入史册。
林黛玉的化身——贺州绛草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在他的散文名篇《吴都赋》中有词句为“纶组紫绛”,按照《康熙字典》引用东晋学者们在《文选集注》中对“紫绛”的解释:绛,绛草也,出临贺郡,可以染食。意思是紫绛是一种产自贺州的紫色草,在尚未开花的时候就将它采集,可以做成食物染料。左思笔下的吴都在清代叫金陵,现在叫南京。《红楼梦》所描绘的事件背景主要发生在金陵城,书中塑造的13位女性主人公被称作金陵十三钗,其中的林黛玉被称为绛珠仙子。作为文学高手,曹雪芹会尽量让小说人物具备故事发生地的文化特质,幻化林黛玉的绛珠草就是引用了左思在《吴都赋》中所描绘的绛草。因此,也可以说,名闻天下的林黛玉其实是幻自于贺州的一株草。
唐代最珍贵的笔跗——临贺石斑
笔跗是指毛笔杆下端栽毛的部分,也称笔碗。从汉代开始,天子用的毛笔的笔跗使用玉石制作,而且还会在上面镶嵌宝石,所以人们又称用玉质做的笔跗为宝跗。到了唐代,毛笔除用作书写工具外,还被用来插在头发上以表现文雅气质,也有用来把玩的。唐代最珍贵的两种宝跗是“太白麦穗”和产自贺州的“临贺石斑”。记录“临贺石斑”的人是晚唐著名文学家段成式。临贺石斑这种宝跗实际上是用贺州蜡石制成的,蜡石色彩丰富、玉化程度高、质地坚密。
世界最大的竹子——临贺竹
贺州出产的临贺竹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品种。晋代戴凯在《竹经》中说:“临贺竹其杆之大,至有十抱。”通常,一抱等于一个人的高度。如果按照人均高度1.6米计算,临贺竹的竹竿周长在16米左右,直径约为2米。南朝人盛宏之在《荆州记》中记载,在今桂岭山中有两株大竹,竹竿之粗达数十围。两株竹子的枝条还将一块宽约亩的石头扫得干干净净。由于人们不断对大竹进行进行掠夺式砍伐,到了宋代,临贺竹开始变小。宋代史籍《太平寰宇记》说:“大竹出贺县东山,其节大者受一斛,小者数升。”宋代人们能见到的临贺竹,一节竹竿大的能容下斤粮米,小的则只能容下几斤。到了明代,临贺竹这一物种仍有保留。至清代,临贺竹已经绝迹,《平乐府志》中记载:交广有竹,节长二丈,其围一、二尺者。这时,在贺州能见到的大竹已经不是临贺竹,而是从广东罗浮山传来的龙公竹。
北宋贡品——黎母汁
宋代史学家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载道:“黎母汁二瓶,开宝四年,准宣旨进。”意即北宋初期,贺州特产黎母汁经宋太祖赵匡胤御批,成为供用朝廷的御用贡品。
黎母亦称“黎檬子”,是一种果实相对较小的柠檬,它外形像橘子而味道极酸。它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能安胎助孕,有“宜好子”之称。皇宫后妃怀孕不安,饮食不良,尤其需要黎母汁下气和胃。在宋代,用黎檬汁调成的饮料,可以解暑,两广人也称之为解渴水。在岭南所产的黎檬汁中以贺州最佳。
欢迎有志于古道文化的您,走进我们的直播室,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节目报名-5195。报名后请提供节目话题或故事文本,用电子文件发送到节目邮箱(zjxhg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