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教职员工、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学校*委、行*向全体教职员工、全体学子,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离退休同志、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学校上下众志成城、联防联控,进行了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春季、秋季学期顺利复工复学,确保师生和校园平安,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我们经受住了疫情防控的大考验,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一年,学校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学校承办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获得了区级9金13银的历史最好成绩。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了1金1银4铜,以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先进集体奖和本届大赛唯一一个“社区治理奖”,实现了国家级金奖、单项奖和集体奖“零”的突破。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厚积薄发中得到了回报。
这一年,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续写了新篇章。学校整合资源,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承办了教育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指委主办的“新工科与产教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推进了新工科建设。建成了“广西云·贺州融媒体学院”,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获得国有博物馆设立备案,承办了教育部学校规建中心主办的“全国应用型高校旅游专业课程建设研讨会”,汉语言文学专业接受了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首次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立项,新文科建设有效开展。线上教学缤纷多彩,疫情期间教师近人次开展线上教学多门课程,参与学生10万多人次,做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这一年,学校在服务地方中作出了新贡献。学校新增贺州市人才小高地2个,广西人造石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食品科学与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培育)顺利通过中期绩效评估,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分地区排行榜中排名广西第12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承办了“第四届生鲜食品加工与保鲜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寿城行”等重要学术会议,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接待访客3万多人次,完成职业技能提升或各类专项培训37期,参训人数多人。
这一年,学校在改善民生工作中取得新成效。学校新建的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北苑运动场等一批设施陆续投入使用,改善了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督促开发商完成了博雅苑教职工住宅第6栋交房,西校区附属博雅幼儿园获得立项建设。疫情期间为建档立卡贫困生发放生活困难补助多万元,全年发放国家奖助学金多万元。
这一年,学校*的建设工作得以不断加强。学校着力推动*建工作“提质聚力”,完成了全国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首批验收和第二批中期检查工作。学校*委接受了自治*委第十一轮巡视,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举办了“我与战疫英雄面对面”“你我同讲抗疫故事”、《战疫?中国》第一课等主题教育活动,特色思*金课《壮美广西》第二季精彩开讲。短视频“毕业季雨中合唱”冲上微博热搜,学校被评为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
这一年,学校在决胜脱贫攻坚中交上了合格答卷。学校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决战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完成了定点帮扶昭平县6个贫困村未脱贫户的最后脱贫清零和九如村整村脱贫摘帽出列的脱贫攻坚任务。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年是“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之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应用型底色、保持地方性本色,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搏奋进、勇往直前,以优异成绩向建*百年献礼!
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中共贺州学院委员会贺 州 学 院年12月31日
编辑排版
敖资鉴实习主编
莫明焱执行主编
苏俐蓉指导老师
黎 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