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现在有多出名?
5.2亿人次,够不够?
今年以来,贺州市以迎接、宣传、贯彻*的十九大为主线,集中力量塑造“长寿贺州”城市品牌,使了很多招数,令“寿城贺州”之名越发响亮。
下面就由麒大宝为你播报:这一年,贺州宣传到底做了什么?
|聚集长寿贺州,唱响舆论主旋律|
抓好宣传,贺州这样做
▼
开辟“砥砺奋进的五年”、“奋进贺州·精彩故事”栏目;
策划“新媒体双城记”、“年中国旅游日广西分会场暨长寿贺州活动”;
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贺州)新媒体群英会暨广西贺州长寿文化节”等大型系列主题报道活动;
截至目前,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刊播新闻报道余次,各类新媒体点击阅读量超过5.2亿次。
围绕打响“生态贺州·长寿胜地”城市品牌,设计贺州城市形象大使“麒大宝”,创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第十届广西(贺州)园林园艺博览会向社会广泛推广,利用区内外动车站(机场)LED、高杆广告等多种形式刊播“世界长寿市”宣传标语,“长寿贺州”城市品牌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
|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汇聚改革发展正能量|
筑牢意识形态,贺州这样做
▼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求,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县乡*委(*组)班子民主生活会和**“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述职评议、年度绩效考评和*建工作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
以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强化督查制度、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问责机制,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加强网络宣传管理,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制定了《涉贺网络舆情工作规范》等工作制度。
在全区率先成立新媒体联盟,建立“日报告、周汇报、月通报”工作机制,举办了网络问*现场会,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打造文化文艺精品,彰显贺州文化自信|
打造文艺精品,贺州这样做
▼
借助文艺精品提升城市品牌,抓好电影《别在村前等我》、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专题片《发现贺州》、《生态贺州·长寿胜地》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工作,提升贺州的知晓率和美誉度。
《别在村前等我》
《外来媳妇本地郎》开机现场
强化文旅融合助推文化产业发展,投资20亿元的“梦里*姚”文化旅游创意城项目落户*姚古镇,大型历史歌舞剧《临贺长歌》在*姚景区年驻场演出多场。
推进文化改革,全市“三上”文化企业同比增加3家,达到15家,争取自治区文化产业专项资金项目3个,资金万元。
加快文化品牌打造,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潇贺古道文化、长寿文化品牌,抓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做好潇贺古道申报国保单位论证规划。
举办了“云无界·创未来”——第三届中国(贺州)新媒体群英会暨广西贺州第二届长寿文化节、世界长寿论坛,推动以文化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健康产业发展。
加大宣传、强化意识形态监管、打造文化“寿城”,三个一起抓,是贺州逐渐扬名于世界的关键,这也为贺州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请跟麒大宝一起祝:贺州的世界“寿城”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本期至此谢谢观看
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