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仁县论坛

昂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张蓝图绘到底蓄起动能再出发 [复制链接]

1#

「本文来源:贺州日报」

□本报记者龙丽萍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GDP增速排名广西前列,农业稳中有升、工业增长强劲、服务业持续增长,这为我市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贺州篇章蓄起了赶超跨越的强大动能。
  “十三五”期间,我市先行先试全力东融,开放合作打开全新局面。自治区出台实施《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发展规划(-年)》,贺州战略的地位全面提升,发展格局实现了从过去发展“边缘”到东融“前沿”的历史性跨越。实践证明,贺州的前途在东融、潜力也在东融。
  五年,是一个时间刻度,更是一次发展跨越。今后五年,是贺州发展的重要历史窗口期,是迎接新时代东融“大考”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迈开双腿朝着新目标前进。
  未来五年,我市将以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为事关发展全局的牵引工程,持续深化规划、交通、产业、金融、人才、服务“六个东融”,大力发展“双飞地经济”,切实把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的优势。力争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0%以上,年度达亿元,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新高地。
  蓝图催人奋进,实干铸就未来。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市将坚持全力东融发展主线,充分依托粤桂协作省际平台,全面深化“六个东融”,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加快融入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策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消费链,不断开拓合作发展新空间,推进更高水平开放。
  得益于全力东融,贺州正成为投资的洼地。
  年,广西天微电子有限公司落户贺州,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填补了贺州芯片封装产业的空白。华智5G智能终端产业项目是我市从深圳引进的以5G智能产品为核心的创新型多元化企业,目前已经开始投产,主要生产移动终端、智能家居、青少年教育3D打印机等5G领域的多元化产品。项目全面投产后,产值将达25亿元,将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项目落户贺州,不断促进智能制造资源汇聚,推动贺州新兴产业多点开花、集群发展。
  夜幕降临,广西*金珠宝产业园里依旧灯火通明,工人们在为生产订单加班赶货。位于平桂区的广西*金珠宝产业园是我市抢抓东融机遇,按照“生产、加工在贺州,研发、销售在深圳”的“双飞地”模式打造的产业园区,目前已进驻企业46家(湾企38家)。年,广西*金珠宝产业园创造产值24亿元,实现了从0到1的开拓创新。在贺州市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里,一张张专利证书、一个个展品映入眼帘,越来越多的高新产业项目通过这里落户贺州。
  东融新区是我市全力东融的前沿阵地和窗口。近日,金泰湖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又有了新进展,心形的湖心岛美图不断在朋友圈刷屏。市东融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洪帅介绍,目前,东融新区正继续全力高效推进东融新区“核心区”“一江两岸”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路网、南堤公园等项目建设以及招商引资、土地开发等工作,全力为贺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近年来,我市创新“双飞地经济”“双招双引”模式,扎实推进“三企入桂”,引进招商引资项目个,广投集团、怡亚通等16家世界或中国强企业纷纷落户投资,其中年以来引进大湾区项目个,占新引进项目的61.2%,引进了软视科技、天微电子、翔兰科技、亿航无人机等80多个新经济新业态项目,已投产新经济新业态项目实现产值近50亿元,有力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一批批新的大项目尘埃落定,更多建设资金纷纷涌入贺州,承载起贺州这艘经济巨轮扬帆远航,我市文旅产业也跑出了“加速度”。
  当前,龙门街民宿业态“岭南宿集”全面加快施工进度,沉浸式体验业态也进入规划落地阶段。“龙门街将从硬实力和软实力双面着手,不断提升、扩大品牌影响,助力*姚古镇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李云鹏介绍。
  我市大力发展大健康和文旅产业,携手桂林、肇庆共同推进“粤桂画廊”建设,打响“梦境*姚·长寿贺州”旅游品牌,力争到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全市GDP的4%,接待游客总量达到万人次,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目前,我市接待大湾区游客量占全市外来游客接待总量的62.47%,广西旅游大数据中心显示,我市已成为大湾区游客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推进农业东融发展,是我市塑造乡村“形实*”之“实”的强大助推器。
  日前,走进八步区铺门供港蔬菜基地,只见菜农们在忙着采摘新鲜的豆杯、打包装车,然后运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去年11月,豆杯科技小院在铺门镇东融(供港)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落地,这是贺州市首个获得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批准建成的科技小院。年,八步区蔬菜种植面积40.万亩,产量78.万吨,70%以上销往粤港澳;以东融蔬菜为标志的铺门镇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我市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设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农副产品供给基地,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篮子”“肉篮子”地位,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全市累计认定17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是全区获得认证基地最多的地级市。
  在推进交通强市建设方面,我市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广西“东融”与“南向”战略有效衔接的重要枢纽节点;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更多高频*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实现“最多跑一次”。我市还积极引进大湾区人才,助推东融“加速度”。
  年全力东融以来,我市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9.2%、16%,均排全区第一。“十四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增速保持在全区第一方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