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仁县论坛

昂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守贺州非遗之美,护寿城文化之魂长寿贺州 [复制链接]

1#

亮嗓如*蜂展翅嗡吟的优美蝴蝶歌,一针一线缠织出动人故事的瑶绣,节奏鲜明带动身影翻飞的长鼓舞……贺州除了人长寿和风景美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亦是丰富多彩。

富川瑶族群众在唱蝴蝶歌。

多年的人文历史浸润着贺州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经由潇贺古道汇聚起来的中原、百越、湘楚等文化,孕育出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贺州市共发掘和整理完成了项非遗资源,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4项,自治区级非遗名录51项,市级非遗代名录60项。贺州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人。

非遗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城市文化自信的文脉基因,如何保护和发掘它们?贺州市不遗余力,切实加大非遗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增强民众的认同感和历史感,共同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中来。

非遗入校,一脉相承

贺州市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对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不断摸索创新中取得了可喜成绩。

在贺州市民族学校的“土瑶”手工艺文化传承特色实验室,每天课余时间,都有一群“土瑶”孩子围坐在几张圆桌前,娴熟地起针、落针、收线……一幅幅精美的瑶绣便逐渐显雏形。

“土瑶”学生在学习瑶绣。

今年六年级的唐金石是实验室里为数不多愿意学瑶绣的男孩子之一,“这些图案都很漂亮,我将它们绣出来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唐金石有些腼腆地说。一旁的八年级学生赵金娘向老师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彩色绣线组成的山水盘网印,宛如小姑娘脸上的笑容一样灿烂。

“我们这个实验室成立的初衷是解‘土瑶’孩子们的乡愁,留住他们民族的根和*,让他们的文化可以一脉相承。”特色实验室的创始人姜晚英老师介绍,通过邀请传承人来上课、专题培训学校老师,实验室的上课模式已经相对成熟。

近日,广西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示,贺州有11个项目入选,平桂区*田镇新村传统制陶技艺便是其中之一。*田新村小学年就创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传统制作技艺传习班,把这一技艺列入了教学课堂。

“一定要受力均匀,陶瓷才会光滑平整……”新村小学每班每周都会有一节陶艺课,李宁宁是学校的陶艺老师,陶瓷拉坯是她的课堂内容之一。“新村有制作陶艺的传统,我们希望通过把这门手艺引进课堂,然后代代传承下去。”李宁宁说。

新村小学的陶艺课一幕。

“陶艺课非常有趣,我可以用陶泥捏出我喜欢的小动物、小花瓶。”新村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晓敏说,虽然经常看到村里有人做陶瓷,但自己真正了解陶艺却是在课堂上。

近几年来,非遗进校园已成为贺州市一种常态教育保护形式。早在年,贺州市就开启了“非遗进高校”传承模式,在贺州学院成立了瑶族服饰贺州学院传承基地。基地依托贺州瑶族服饰文化,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于一体。

在贺州市各级*委*府、学校、老师的协同努力下,一大批非遗项目在校园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校成了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沃土。

非遗入心,一往而深

贺州市灿若星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流传至今,离不开无数人的用心和努力。

“蜡烛结蕊灯结彩,百花争春朵朵开,叠叠青山对笑脸,流水欢歌迎客来……”唐代珍是富川白沙镇黑山村蝴蝶歌传承人,蝴蝶歌陪伴了她一辈子,现在依旧能张口就唱一段。“我今年70多岁了,15岁时就可以看到什么唱什么。”老人回忆起当年在村里对歌的情景,脸上的皱纹都弯成了美丽的弧度。

年,富川瑶族蝴蝶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山村村民用心传承和保护蝴蝶歌,积极打造了蝴蝶歌保护传承基地、蝴蝶歌实景演出舞台。年,黑山村组建了蝴蝶歌歌队;年,黑山村63名歌手将蝴蝶歌搬上央视舞台,唱响全中国。

同样用心传承的还有富川瑶族蝴蝶歌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欧玉梅,她每周雷打不动地去富川文化馆免费教唱。这些年她和自己的搭档李满凤已经教出多名学生。作为非遗传承人,欧玉梅逢年过节都会和老搭档、歌友们免费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她还加了很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